北京刑事大案要案律师

-信天馗

18811722595

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详情

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认定定罪量刑分析 对共同犯罪能否以不同罪名分别定性

添加时间:2021年1月7日 来源: 北京刑事大案要案律师   http://www.suzxsbhls.com/

  信天馗,北京刑事大案要案律师,现执业于北京瀛台律师事务所,具有深厚的法学理论功底及司法操作经验。诚实信用,勤勉敬业,以“实现当事人利益最大化”为服务宗旨。办案认真负责,精益求精,业务功底扎实,语言表达流畅、思维敏捷,具有良好的沟通协调和谈判辩护能力。受人之托、忠人之事、不畏艰险、奋力拼争,愿尽自己的所能,为当事人提供最好的法律服务。不敢承诺案件的最终结果,但敢承诺办案尽心竭力!

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认定定罪量刑分析

  核心内容: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这种行为就是构成了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其构成要件还是一般的四个条件要成,那么在罪名中,主要的量刑标准,下文与您一起分析。


  一、什么是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


  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是指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


  二、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的犯罪构成要件有哪些


  、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正常的社会秩序。


  、客观方面


  客观方面表现为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


  、主体要件


  本罪的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凡年满16周岁且具有刑事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


  、主观方面


  本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


  三、司法实践中如何正确认定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


  刑法第291条之一对"恐怖信息"只是一种列举性规定,并不意味恐怖信息仅限于"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这三类信息。只要能使人产生恐惧并在一定范围内引起公众恐慌,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虚假信息,都应属于恐怖信息的范畴。


  实践中办理相关案件时,要注意将由于不明真相,出于善意关心和提醒等原因而发布和传播虚假信息的行为与蓄意编造、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的行为加以严格区分,对前者可以给予批评教育或者治安行政处罚,但不应按犯罪处理。


  四、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如何处罚


  犯本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五、相关法条链接






对共同犯罪能否以不同罪名分别定性

王某与李某系夫妻,因李某曾被本案被害人孙某欺辱过,故夫妻二人找到孙某后遂发生抓扯。孙某被王某与李某二人打倒在地。李某此时便开始劝阻其丈夫王某停止伤害。王某不听李某的劝阻,从路边捡起一块砖头往孙某头上砸去。李某此后一直劝阻王某的行为,且并未对孙某再实施加害行为。被害人孙某被王某用砖头砸中头部后经抢救无效死亡。


争议问题




公诉机关将王某与李某二人向法院提起公诉。王某系第一被告,公诉机关指控其构成故意杀人罪。李某系第二被告,公诉机关指控其构成故意伤害罪。


诉至法院后,产生如下争议:


第一、本案是否属于共同犯罪以及对共同犯罪能否以不同罪名分别定性第二、李某是否成立犯罪


专家分析


本案是否构成共同犯罪以及对共同犯罪能否以不同罪名分别定性


对于第一个问题,首先应仔细明确我国刑法对共同犯罪的界定。我国《刑法》第25条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据此,成立共同犯罪须具备以下条件:


1、二人以上


共同犯罪的主体,必须是两个以上达到刑事年龄、具有刑事能力的人或单位;其中具备刑事能力这一点将共同犯罪与利用无刑事能力的人或相对付刑事能力的人共同实施超出相对负刑事范围的危害行为的“间接正犯”。另外,由特殊主体构成的犯罪,不具有特殊身份的人以特定的行为可以与实行犯构成共同犯罪。


2、共同的犯罪行为


成立共同犯罪必须时二人以上且具有共同的犯罪行为。这一点对本案的定性至关重要。所谓共同犯罪行为,是指各共同犯罪人的行为都指向同一犯罪事实,彼此联系,互相配合,它们与犯罪结果之间都存在着因果关系。就本案而言,王某与李某事前可能有伤害孙某的共同故意,但在扭打过程中王某的主观故意起了变化,由故意伤害转为了故意杀人。现有证据均无法证明王某与李某二人先前将孙某打倒在地的行为究竟给孙某造成了怎样的伤害,即根本不能明确二被告人的共同伤害行为是否对孙某造成了轻伤及以上的伤害。在之后的行为中,李某并未参与致死孙某的行为,且一致在旁竭力劝阻王某实施加害行为。很显然,本案中犯罪结果即孙某的死亡并非由王某与李某的共同行为造成,且二人行为之间就孙某死亡的事实也并不存在彼此联系、互相配合的环节。




联系电话:18811722595

全国服务热线

18811722595

律师手机站

网站管理 Copyright ©2018-2024 版权所有 网站支持:大律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