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刑事大案要案律师

-信天馗

18811722595

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详情

纯正单位犯罪罪名有哪些?刑法中讹诈入罪罪名是什么

添加时间:2020年12月20日 来源: 北京刑事大案要案律师   http://www.suzxsbhls.com/

 信天馗,北京刑事大案要案律师,现执业于,执业以来,坚持 “受人之托、忠人之事、敬业勤勉、诚实信用” 的服务宗旨,精益求精地承办每一项具体法律事务、每一个案件。独到的诉辩思维、娴熟的诉讼技巧、精湛的辩论技能和自如的法庭发挥以及对待工作兢兢业业、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赢得了广大当事人的高度赞许。

  

纯正单位犯罪罪名有哪些?

一、纯正单位犯罪罪名有哪些


纯正的单位犯罪,是指只能由单位实施而不可能由自然人单独实施的犯罪。例如,刑法第389条规定:“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索取、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情节严重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本条规定的是单位受贿罪,本罪只能由单位实施,而不可能由自然人单独实施。


1、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工程监理单位;


2、逃汇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只能是单位;


3、扰乱市场秩序罪特殊主体的有虚假广告罪、串通投标罪;


4、强迫职工劳动罪主体是特殊主体,即用人单位;


5、采集、供应血液、制作、供应血液制品事故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只能是有资格从事血液制品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


6、私分罚没财物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具有罚没权的司法机关和行政执法机关。


7、单位受贿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包括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


二、单位犯罪的特点有哪些


1、单位犯罪的主体包括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


2、单位犯罪必须是在单位主体的意志支配下实施的;


3、单位犯罪必须由刑法分则或分则性条文明确规定。对单位犯罪的处罚原则:我国刑法对单位犯罪的处罚以双罚制为主,以单罚制为辅。


4、单位故意犯罪的集体意志,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决策主体体现出来的。判断犯罪行为是否体现了单位的集体意志,需要看犯罪行为是否经单位负责人决定,否则,无法形成一个单位的犯意。但是,也不能简单的认为,负责人做出了的决定,就可以认定为单位犯罪的意志,这是要具体分析的。


三、单位犯罪处罚原则是怎样的


刑法对单位犯罪在绝大部分情况下采取两罚制。在两罚制中,对单位是判处罚金,判处罚金采取无限额罚金制,即对罚金的数额未作规定。在两罚制中,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直接人员是判处刑罚,这里的刑罚包括自由刑与罚金,主要是自由刑。


综上所述,在刑法中众多的罪名中,很多犯罪主体是双重的,个人或者单位都可以犯罪。但是也有一些罪名只能单位触犯,属于纯正单位犯罪。比如单位受贿罪、强迫职工劳动罪及安全事故罪等。单位犯罪后,法院判罚的原则基本是双罚,对直接负责人判刑,对单位判罚金。






刑法中讹诈入罪罪名是什么

一、刑法中讹诈入罪罪名是什么


讹诈属于敲诈勒索罪。敲诈勒索公私财物还必须是数额较大或者多次敲诈勒索,才能构成犯罪。根据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的规定,现对敲诈勒索罪数额认定标准规定如下:


1、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以一千元至三千元为起点;


2、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巨大”,以一万元至三万元为起点。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在上述数额幅度内,研究确定本地区执行的敲诈勒索罪“数额较大”、“数额巨大”的具体数额标准,并报最高人民法院备案。


二、敲诈勒索罪的构成要件


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各体是复杂客体,不仅侵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还危及他人的人身权利或者其他权益。这是本罪与盗窃罪、诈骗罪不同的显著特点之一。本罪侵犯的对象为公私财物。


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采用威胁、要挟、恫吓等手段,迫使被害人交出财物的行为。


主体要件


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年龄且具有刑事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


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必须具有非法强索他人财物的目的。如果行为人不具有这种目的,或者索取财物的目的并不违法,如债权人为讨还久欠不还的债务而使用带有一定威胁成份的语言,催促债务人加快偿还等,则不构成敲诈勒索罪。


三、敲诈勒索的量刑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规定: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敲诈勒索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我国的法律上肯定没有讹诈罪,将讹诈这种行为定性为敲诈勒索也比较符合实际情况。如果遇到什么事情都想要去讹诈其他人,到最后不仅会失去原有的民事赔偿,很有可能因此锒铛入狱。我们所有人在日常生活中也不能纵容他人的这种讹诈行为,实在解决不好自己就要报案。






联系电话:18811722595

全国服务热线

18811722595

律师手机站

网站管理 Copyright ©2018-2024 版权所有 网站支持:大律师网